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档健康类融媒体节目《健康中国·行天下》深入国家级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山西太谷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成功举办了一场融汇古今的健康盛会。通过沉浸式科普、趣味互动体验与融媒体传播,系统展示了以龟龄集、定坤丹、安宫牛黄丸为代表的非遗制药技艺,不仅生动剖析了“太谷长寿密码”的深层文化基因,更通过国医大师的权威解读、非遗传承人的匠心展演以及广大群众的亲身参与,为中医药守正创新与健康中国行动提供了可复制、可感知的基层样本。

创新表达,让古老智慧与时代语境同频共振
将深奥的中医药哲学转化为公众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现代语言,是本次活动突破圈层传播的关键。节目主场馆选址本身即具深意——广誉远中医药文化产业园作为活态的中医药文化殿堂,其本身即是“守正”的象征,为“创新”表达提供了更权威的注脚。

创新体现在叙事方式的转变。国医大师王世民解析了龟龄集“二十八味药材对应二十八星宿”的组方奥秘,暗合中国古代“天人合一”宇宙观的生命实践,揭示了中医药作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与科学复合体的本质。与之相映成趣的是,年轻创作者用RAP旋律唱诵《太谷药香 龟龄赐圣》,以曲艺快板演绎《龟龄集美名传》,实现了宫廷秘史与潮流文化的美学嫁接。这种“权威解读+艺术转化”的双轨叙事,确保了知识准确性与传播感染力的统一。

创新更体现在体验环节的设计。“君臣队”与“佐使队”的竞技构想堪称妙笔,将中药配伍的核心原则“君臣佐使”化为趣味竞赛框架。“蒙眼辨珍材”、“闻香识醋膏”等环节,则调动受众的触觉、嗅觉等多重感官,使“道地药材”的抽象概念变为可感知的具体经验。此举极大地消解了公众对中医药的距离感,使其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体验者,完成了中医药文化从“被传播”到“被体验”的深刻转变。
全民参与,从个体养生到社群健康的文化实践
活动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成功将一次媒体传播事件,转化为一场全民参与的健康文化实践,印证了“健康中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核心理念。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与长寿乡贤的现身说法,构成了极具说服力的“健康样板”。太谷八旬高龄的形意拳传承人布秉全、太极拳传承人李国樑登台展演,其矍铄的精神与康健的体魄,本身就是“太谷长寿密码”最直观的代言。他们分享的日常养生法则,如“每日小杯龟龄集酒配七分饱饮食”,源于经典智慧又贴近生活,提供了可复制的健康生活方案。这生动表明,健康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可以习得和践行的生活方式。
本次活动汇聚了多元力量:国医大师与医学专家奠定了专业的“高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守护了技艺的“深度”,而广大线上线下观众的积极参与则形成了传播的“广度”。特别是节目设置的“养生误区大揭秘”环节,直面“所有药材都能泡酒”、“进补越多越好”等流行养生误区,由专家进行科学纠偏。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科普,更是一次集体性的健康认知升级,彰显了主流媒体在引导公众建立科学理性养生观上的责任与担当,形成了政、产、学、媒、民协同推进健康事业的强大合力。
守正创新,面向未来的中医药现代化路径
太谷站的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为中医药的“守正创新”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范本,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通往未来的路径。
“守正”是根基,守护的是道地药材、古法工艺与核心价值。龟龄集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柳惠武现场展示龟龄集“九九八十一道工序”的部分古法炮制流程,其背后是对“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的制药古训的坚守。对醋膏炮制鹿茸、地黄“九蒸九晒”、炉鼎升炼等极致工艺的恪守,是对中医药品质与疗效的匠心坚守。这份对传统的敬畏,是中医药存世的根本。

迈向一种可感、可及、可共享的健康未来
《健康中国·行天下》太谷站的实践昭示我们,中医药的伟大复兴,关键在于其能否从典籍与作坊走向街头与家庭,能否从专业的、高深的学问,转化为大众的、日常的实践。让非遗技艺“可感知”,通过创新表达使其焕发时代生命力;让健康知识“可触及”,通过全民参与使其成为行动指南;让长寿哲学“可共享”,通过守正创新使其成为普惠的公共产品。
这不仅是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更优路径,也是“健康中国”战略在基层生动实践的精彩缩影。当太谷的药香飘向万家灯火,当古老的智慧照见现代人的养生实践,我们正携手迈向一个更具文化底蕴、更富科技内涵、也更加现实可及的健康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