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城市 >

“护肤品”还是“药妆”?皮肤病患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功效性护肤品

2025-11-17 14:05:43来源:搜狐

对于皮肤健康的人来说,护肤品或许是“锦上添花”;但对于皮肤屏障受损、处于敏感或炎症状态的皮肤病患者而言,选择和使用合适的功效性护FEMALE护肤品,则是如同“雪中送炭”般的辅助治疗。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产品,从普通护肤品到宣称更专业的“药妆”,患者应如何选择?

一、厘清概念:“药妆”到底是什么?

在中国,法律层面其实并没有“药妆”这一官方分类。这个词更多是市场约定俗成的叫法,通常指介于普通护肤品和药品之间,具有一定功效性、针对性更强、安全性要求更高的护肤品。在国外,类似的概念被称为“医学护肤品”(Cosmeceuticals)。

与普通护肤品相比,这类功效性护肤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1.成分明确,针对性强:配方通常会针对某一特定皮肤问题(如屏障受损、敏感、痤疮、色斑),选用一些经过科学验证的、具有明确功效的活性成分,如神经酰胺、透明质酸、水杨酸、烟酰胺等。

2.配方精简,安全性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敏感皮肤的刺激风险,其配方往往更精简,会主动规避香料、色素、酒精、致敏防腐剂等潜在刺激物。

3.临床验证支持:许多高品质的功效性护肤品会通过人体临床试验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功效宣称更有依据。

4.生产标准更严格:通常会在更严格的卫生和质量控制标准下生产。

总而言之,对于皮肤病患者,选择这类经过精心设计、配方温和、功效明确的护肤品,远比选择成分复杂、主打香或感官体验的普通护肤品要安全、有益得多。

二、不同皮肤问题的选择策略

1.对于湿疹、特应性皮炎、银屑病、乏脂性皮炎等干燥、屏障受损性皮肤病:核心诉求:修复屏障、强效保湿、舒缓抗炎。

2.关键成分:寻找含有神经酰胺、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模拟细胞间脂质)、透明质酸、甘油、尿素(保湿剂)、角鲨烷、凡士林、牛油果树果脂(封闭剂)、以及燕麦、红没药醇、马齿苋提取物(舒缓成分)的产品。

3.剂型选择:根据皮肤干燥程度和季节,选择乳液、乳霜或软膏。

4.对于痤疮、油性皮肤:核心诉求:温和清洁、控油、疏通毛孔、舒缓抗炎。

5.关键成分:清洁:选择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温和洁面产品。

6.控油疏通:寻找含有水杨酸、果酸(如甘醇酸、乳糖酸)、壬二酸等成分的精华或乳液。需从低浓度开始建立耐受。

7.舒缓保湿:选择含有**烟酰胺、积雪草、维生素B5(泛醇)**等成分的清爽、无油、不致粉刺的保湿产品。

8.对于玫瑰痤疮、敏感性皮肤:核心诉求:极度温和、舒缓镇静、修复屏障、物理防晒。

9.选择原则:“少即是多”。选择成分表极简、不含任何潜在刺激物的产品。

10.关键成分:重点关注具有舒缓抗炎作用的成分,如青蒿、马齿苋、油橄榄、红没药醇、神经酰胺等。

11.必须严格防晒,且首选纯物理防晒剂(氧化锌、二氧化钛)的防晒霜。

三、如何避开“陷阱”?

1.不要迷信“纯天然”:“天然”不等于“安全”,许多植物提取物也可能是致敏原。

2.不要频繁更换护肤品:皮肤需要时间来适应新产品。找到适合自己的温和产品后,应坚持使用。

3.先测试后使用:对于新产品,特别是敏感肌,建议先在耳后或前臂内侧试用几天,观察无不良反应后再用于面部。

4.分清主次:护肤品是辅助,不能替代药品。在疾病的急性期,必须以医生开具的药物治疗为主,功效性护肤品主要用于缓解药物带来的干燥,以及在稳定期进行维持和修复。

总结:

为问题肌肤选择护肤品,是一项需要科学知识和理性的任务。抛开天花乱坠的营销话术,学会看懂成分表,明确自己的核心诉求,并遵循“温和、精简、有针对性”的原则,你就能为自己的皮肤找到最合适的“伴侣”。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将科学的护肤融入日常治疗,将为你的皮肤健康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